2月28日,元宵佳节,郑州动漫产业基地在惠济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。 该基地占地17亩,建筑面积1.9万平方米,投资5000万元,分为展示、体验、互动、研发、生产等八大功能区,主体工程上半年完工,年内动漫企业即可入驻投入生产。基地建成后,可容纳20家以上动漫企业,年产值超过1.5亿元,可原创三维动画节目4000分钟。 这是郑州市着力发展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。 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郑州市2008年底出台了扶持动漫业发展的政策,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,凡在郑州市申报、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原创动画片,在地方电视台(地市级以上)首播的,按二维动画片每分钟1000元、三维动画片每分钟2000元标准奖励企业,最高不超过300万元;在中央台播出的,按照每分钟二维2000元、三维4000元标准奖励,最高不超过500万元。 由于河南省和郑州市近年来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,沿海动漫企业开始内迁郑州。“2007年,天乐动画公司和省新华书店联手,天乐公司从深圳迁至郑州,我当时随天乐公司来了郑州。”河南华豫兄弟动画公司总经理林波说。 政策扶持催生出一大批优秀动漫企业和产品,《少林海宝》、《小樱桃》、《独脚乐园》、《俺的铁蛋俺的娃》等动漫作品开始叫响全国。据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漫画月刊杂志社总编辑师东介绍,报业集团去年投拍的两部动画片总时长近1100分钟,占郑州市2009年总产量的12%。而且,漫画月刊还开了国内动漫期刊制作动画片的先河。 当前,郑州有大大小小的动漫企业三四十家,初步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:国资背景的东南板块,河南日报报业集团、省新华书店已经在全国动漫业风生水起;小樱桃公司为龙头的西北板块集中在高新区;惠济区的北部板块,集聚了华豫兄弟公司为首的部分三维动画企业。 “从目前三维动画制作水平来说,不论人才还是技术,郑州应该在国内属于一流团队,因为中国第一批跟着国外专家学习三维动画制作的人才,有相当一部分在郑州。”郑州最早创办的动画公司――索易动画董事长崔广波说。 动漫市场亟待规范 “郑州市去年动漫作品完成9000多分钟,生产规模应该在国内位居上游。”师东说,但是目前还缺乏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和知名产品,动漫市场不规范、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等问题亟待解决。 郑州三维动画作品均按照国际技术标准生产,在国外三维动画作品按照技术标准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,每个级别的作品都有一个习惯的市场价格,可是在国内制作成A级和D级没有什么区别。播出时出价最高的央视,每分钟也就500元,一些省级电视台每分钟只肯出价一二十元。不少动漫企业不得不免费在一些电视台播放,谋求通过动漫节目的衍生产品赚钱。 但衍生产品也很难赚到钱。“不经授权即制作动漫衍生产品的例子举不胜举。”林波举例说,他曾和同行去义乌小商品城考察,动漫衍生产品仿冒行为非常普遍。一个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维权,其难度不敢想象。 为此,省会动漫界专业人士呼吁,动漫企业应联合制订一套价格标准,低于生产成本不能出售,限制恶性竞争。 期待资本大鳄进入 “《少林海宝》动画片既有上海世博会元素,又有少林功夫元素,按说创意已经不错了,但播出费用也仅是成本的四分一一。”师东介绍。 去年10月在郑州举行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论坛后,郑州动漫企业接到的订单开始增加,而此前外国动漫企业多把这些外包业务放在沿海城市。三四倍的制作成本差距,让郑州的动漫企业有了生存的基础,进而可以考虑原创作品的制作。 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的成功对动漫业启发很大。林波介绍,这部动漫作品出来后曾经被冷藏了一年,后被上海文广集团看中,投资数千万元进行策划宣传,逐渐在全国火爆起来。雄厚的资金实力,使企业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创作人才,还可以像迪士尼公司那样为一个动漫形象进行六七年市场调研,更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市场推广,让优秀的动漫作品走向国际市场。 “由于政策限制,国外资本短期难以进入动漫行业。”林波说。 “国内一些资本雄厚的企业家,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向动漫产业。广州奥飞已经上市,以上海城市动漫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也在谋划上市,进军资本市场。大资本的进入,将加快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。”师东说,“郑州动漫产业的崛起,应该在两三年内可以看到。”